今天去拜訪國內豬肉產業有一席地位的公司,跟年輕的特助聊了許多,就開始談到豬肉產業的未來,他的觀點也跟我一樣,台灣目前本產豬肉的敵人是加拿大,隱性的敵人是美國,當美國有一天覺醒的時候,開始不用政治力以外的手段,思考別的方式去推豬肉的時候,就會有新的洗牌產生,而台灣所幸市場需求量小,目前有中國跟日本為加拿大豬的主要目標,所以本土豬肉產業還有幾年的時間做產業強化,如果等人家開始大軍殺到,還保持現在的制度與品質水準,本土豬肉產業自然被影響,以前是靠貿易壁壘如稅率保護,而當壁壘被打開時,比的就是競爭力了。
本土的市場會區分為B to B 跟B to C 這兩塊,講白一點B to B就是加工廠、餐廳、團膳、便當店這類大量進貨,B to C 就是面對消費者的市場,而未來B to B 端自然大受進口豬肉影響,B to C 就需要靠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支持,消費者為什麼要支持國產品牌?就要讓消費者了解國產品牌的特色與價值,需要推動食育。
但一講到食育,他就很煩惱,因為台灣目前的食育根本沒讓消費者了解各種農產業的價值鏈,而是狹隘的變成食農,變成有機業者的推行手冊,散佈著有機救地球,無毒愛台灣的觀點,而新版由主婦聯盟推行的社區拾農手冊,竟然放進了環保酵素萬能論,環保酵素除了當肥料以外,可以清潔、洗碗盤、洗衣。
環保酵素發明人泰國Dr Rosukon Poompanvong 之前來台灣的時候,就提到環保酵素是為了解決泰國農民缺少肥料的問題,提供一個簡單方便的液態肥料供農民使用,到了台灣變成可以洗衣服、洗碗盤甚至可以喝,他也感覺到不可思議。
我告訴他,你們業界既然看到這個困境,你們就應該主動去搶回話語權,而不是看著這些團體出來傳播錯誤的知識影響群眾,他們對於產業的理解怎麼會有你們清楚呢?
不要只想著在業界裡面認真做,要試著去讓消費者知道台灣有許多好的公司為了提升台灣的食品的品質跟安全努力,你今天在業界是非常有名的企業,但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你們這樣優良的企業的存在。
目前台灣最好的豬肉分切場是信功,但100個消費者之中,應該沒有一個知道信功這個豬肉分切場。
不只豬產業是如此,其他的產業也是如此,各位農產業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沒辦法正視食育對你們未來的重要性,而任由目前的方式繼續推廣食農,消費者無法了解你們生產的農產品的價值,自然不會願意多花5元買你的國產農產品。